我們要先知道,保險是需要成本(金錢)維持的一種風險轉嫁工具。但需要多少
成本來維持?這對大多數人都是個問號,尤其在不熟悉保險的情形下。
一般人被推銷保險的過程中,先聽取各種規劃,接下來告知需要幾萬、甚至十幾萬
不等的保費。很多人這時候會想說,每年這麼多的保費好貴,而產生不同的疑慮。這時
的業務大概就是對你講:
「一分錢一分貨!你要有更多的保障,相對要拿出更多的保費來負擔。」
真是如此?事實上,很多保險的保費並不高。
以壽險為例:
業務對你說:
「100萬終身壽險保費每年2萬多塊,如果想留下500萬的壽險,需要準備10幾
萬。」
但他不知道,如果了解壽險在每個人生階段的功能性不同,30歲男性投保500萬定
期壽險,一年只要2萬多塊。
以醫療險為例:
業務對你說:
「一生醫療花費很多,每天1000元住院日額的終身醫療很重要,一年要花1萬多
塊。」
但他不知道,未來醫院制度改革,定期醫療的實支實付可以達到較好的保障,一年
保費只要幾千塊。
以意外險為例:
業務對你說:
「100萬的意外險加上傷害醫療,一年大概1000多塊上下,如果500萬的意外險就
要6、7千塊。」
但他不知道,如果改向產物保險公司投保,500萬的意外險,一般內勤行政人員保
費只要3000塊,便宜一半以上。
以重大疾病險為例:
業務對你說:
「小孩子越早買越便宜,100萬終身重大疾病險,一年大概一萬塊。」
但他不知道,100萬的定期重大疾病險,0歲的小孩一年只要幾百塊。
以上的舉例,並不是在強調業務有什麼錯,而是他們被教導以自家商品為主力、以
銷售為目的下,很多保險觀念被忽視,當然更不清楚市面上有更多保險可以做到更好的
保障,並且有低廉的保費。
另外特別強調,所有「保費領回」、「效期無限」的保險,很容易讓我們陷
入「自以為絕不虧本」的迷思中,但保險公司不是社福機構,它是營利單位,絕對
比我們更清楚如何才能獲取利潤,也因此常常買保險買到後來,付出的保費既多、保障
又不夠。
財團法人保險事業發展中心在2010年的有一項統計:
壽險新契約平均保額與保費支出
每人平均保費支出:8.54萬
新契約平均保額:64.5萬
從這項數據可以知道,很多人並沒有把錢花在真正該花的地方上。
就保險而言,「一分錢一分貨」這句話,其實很容易誤導我們,因為今天你
的選擇受侷限,業務推銷的商品如果照單全收,就是要花這麼多錢;但只要跳脫出
只考慮單一保險公司的思維,透過自己的學習,慢慢去思考,就會發現有更多同樣
保障的保險,保費大不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