0010526108_bc_01

  一般人對於壽險常見的觀念,就是把它當成處理身後事的一筆錢,而在壽險中,通

常有終身跟定期兩種方式可做挑選,且兩者彼此的保費也是天差地遠,我們要怎麼來

看待壽險的需求呢?



  我引用藝人Alex他理財書裡幾段關於對壽險的見解,他說:

  一般人常誤解保險的真正意義,保險是在你發生意外時,提供你和你的家人基

本保障。保險是很複雜的,不過一般人不需要複雜的保險商品,保險業務員往往想

賣給你很多保險商品,但這些商品你不一定需要。其實你只需要花一點錢,買一個

基本的保障。

  『定期壽險』在許多人看來或許是付了20年卻什麼都沒有的保險,但這不是浪

費,是為了讓你生活過得安心;讓你發生意外時有經濟支援,可以保護你的家庭。

有些人很鐵齒,覺得意外不會發生,但買保險並不代表一定會發生意外,而是做好

準備,要是真的發生,家人的生活才不會陷入困境。但有一點要釐清,保險就是保

險,不要和理財混為一談;保險公司不是理財公司,千萬不要把保險當成理財商

品。

 

  上頭Alex提到的定期壽險就是在死亡或全殘時才會支付保險理賠金,不包含投

資或儲蓄的成分在內,也就是說,如果在保險期間都沒有發生意外,保險期滿後是領不

回任何現金的。

 

  這邊再以人生三個階段來說明壽險在不同時期的必要性:

人生第一階段

  25歲單身為例,要考慮自己對家人或其他人是不是有責任未盡,這個階段在家庭

或其他方面其實責任較輕,所以一般年輕人「較不怕死」,這裡不怕死指的是因為

死了沒有責任,反而怕因為殘廢而影響家庭更巨大所以若是考量身故後,還能留下

什麼東西,壽險就是為自己也為所愛的人留下的資產,而年輕預算少,可考慮較便宜的

定期壽險,為往後20-30年間的家庭責任(包括車貸/房貸/子女教育費用等)

妥善安排,有餘力再保終身壽險。

 

註1
終身壽險比定期壽險貴上許多,尤其45歲之後要買終身保費會超高,到時可以再加買
5-10年期定期壽險就行,因年老之後對家庭責任已減輕,  除非要預留棺材本,不然壽險就不再是那麼重要,往後要考慮的是退休的規劃。  

註2:
根據統計,身故百分之13%為意外,87%為疾病。



人生第二階段
     

  頂客族為例,壽險是考慮身故之後有沒有遺留下來的責任,以免留給父母或妻子

負擔,而非買了划不划算;這時候買的醫療險則是對自己的照顧責任;意外險是對未來

生活的後盾。



人生第三階段

  生了小孩為例,這時家長為經濟支柱來源,首要以父母為保險對象,定期壽

險保多少取決於當下的責任多寡(房貸/車貸/教育基金等)。而小孩的保險次

之考慮,不要因為小孩壓縮到自身保障,畢竟家長健在才能好好扶養小孩。小孩部分第

以醫療為主,意外其次,最後才是來再考慮儲蓄。

 

 

arrow
arrow

    Lewissu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